多晶硅因用于光伏发电而名声大噪,一度创造的财富神话更是吸引了大量企业争先上马项目。
别看现在多晶硅产业膨胀得如此厉害,连中央政府都发出警示,但实际上国内能生产出高纯度多晶硅高端产品的厂家少之又少。他说:这种产业链投资极不均衡的现象,亟待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加以改善。
目前,部分多晶硅原料获取可以来自国内,但光伏市场两头在外(即上游产业原材料在外,下游终端应用在外)的处境并未得到明显改善。截至2009年上半年,国内多晶硅项目已建、在建或拟建的超过50个,投资规模将超过1300亿元,产能将超过23万吨。仅四川省多晶硅产能就达1.4万吨,而全国多晶硅需求量仅在3万吨左右。这部分产能既落后又过剩,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一大隐忧。根据BernreuterResearch近期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多晶硅市场供给端成长快速,导致涨价困难,2010年多晶硅现货价约维持每公斤40~50美元,预期2011年底或更早,大陆多晶硅业者可望透过大量量产,使得多晶硅每公斤生产成本达到35美元,届时料源现货市场价格亦将落在该成本价附近,将威胁到产能不具规模经济或新加入的多晶硅厂。
国内最大的太阳能硅片企业江西赛维LDK太阳能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小峰介绍说,目前多晶硅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美、德、日三国手中。国内企业一直没有掌握真正核心的多晶硅生产技术。我们来做一个比较:现在我公司多晶硅综合电耗达到150度电/公斤 (国际水平为120—150度电/公斤),预计技术改造完成后,产能提升,综合电耗会下降到100—120度电/公斤。
未来公司将着力研发替代西门子改良法的新技术硅烷法、流化床法,能耗、生产成本及产品质量进一步迈向国际最精尖水平。同时积极实施技术改造,多晶硅产品质量和产量进一步提升。公司成立3年来,取得了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已建成产能产量位列全国第一、亚洲首位,是全球第三大专业多晶硅生产商。随着多晶硅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产品的成本会不断下降而且价格也在下调,原来的暴利现象已不存在,他们之间同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并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垄断和无竞争。
蒋总,您可以用生活中形象的例子或者数字跟我们说明一下,使用太阳能和使用传统的石化燃料在经济花费和环境污染方面的区别有哪些?蒋文武:好的。所以,我认为:所谓过剩,其实并非是绝对产能过剩,而是低端产能的过剩。
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在香港上市公司保利协鑫(HK3800)全资控股的高纯多晶硅生产企业。另一个是以绿色环保的方式制造这些设备,生产全过程是环保的、节能的。目前国内多晶硅行业有20多家企业进入,如果按预测明年全球光伏电池需求量为1200万千瓦计算,对应多晶硅供应量为7—8万吨。记者:中能硅业在多晶硅冶炼方面所掌握的关键技术,是否具备自主知识产权?蒋文武:徐州的新能源产业园区是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
还原电耗下降到50—60度电/公斤。记者:不久前国家发改委牵头大型企业提出了一个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很多企业担心会导致新的垄断。记者:蒋总,哥本哈根会议让低碳一词红遍全球,中能硅业的企业宣传语就是把绿色能源带进生活(创享绿色能源),您怎样理解这种绿色能源的含义?蒋文武:节能减排、低碳生活都是目前最热门的话题,对我们企业来说,从事绿色能源一个是致力于提供绿色能源,提供太阳能发电设备,而不是传统的煤炭发电设备。此外,国外对于高端的多晶硅产品的需求是很旺盛的,高端、优质的多晶硅目前仍然供不应求,工艺先进、质量优异的高端多晶硅产业缺口仍需要企业去填补。
中能硅业的看法?蒋文武:多晶硅制造业在中国也只是近三五年取得一些发展,还处在培育阶段,非常需要规范、约束,这样才能够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壮大。此标准的实施,势必会影响到那些技术落后、产能不具备规模效益的小企业,因此从整个行业发展上来讲,我认为是多晶硅行业朝着健康有序发展迈进的一个标志。
公司引进德国、美国、日本等世界领先的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工艺,通过消化吸收、技术创新,实现了国际先进技术成功落地。记者:一些观点认为,国内多晶硅冶炼并不过剩,过剩的是低端产能,您如何看待?蒋文武:制约我国多晶硅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确实是低端产品。
这样计算,我国多晶硅总体规划产能会有部分过剩。但是这样看这些数字有失公允,目前各企业统计算出的是产能,而我国的多晶硅材料制造仍然处在培育阶段,实际产量根据实际情况肯定会有不同,所以多晶硅的实际产出量不可能超过10万吨。多晶硅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高新科技产业,制定准入标准就是为了遏制行业的鱼龙混杂和参差不齐,以免产能过剩、浪费资源。同时经省发改委批准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组建氯氢化工程技术中心。有数据显示,上半年2/3的光伏企业需要依靠外省或从国外进口多晶硅,但是世界光伏市场的复苏没有达到50%以上的增速,进口如此多的多晶硅,一方面说明国内市场需求旺盛,一方面则体现了国内大部分企业在技术、成本层面与国际厂商的差距。此技术成功实现了低能耗(每公斤多晶硅耗电达120度的世界先进水平)、环保 (系统物料全封闭循环利用)、低成本(多晶硅生产成本已经达到30美元/公斤)制造高质量多晶硅的世界领先水平
具体的飞行路线和时间并未最终确定。到了晚上,重达400公斤的聚合锂电池把白天的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可供飞机夜间持续飞行8小时。
今年世博会期间,它的模型还将在中国馆、瑞士馆、比利时—欧盟馆3个场馆同时亮相。然而,拥有如此大翅膀的飞机,即使包括飞行员在内,其重量仅相当于一辆普通家用汽车,只需两个成年人便可将其骨架抬起。
机身由超轻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翼展长达63.4米,堪比一架波音747-400。有长达14个小时是需要使用电池储能飞行的,若电池有问题或储能不足,飞机不排除坠毁的可能。
全球第一架可以昼夜飞行的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近日成功完成首次试飞。安德烈·博尔施博格表示,阳光动力背后的专家团队中还有资深的气象专家,专为飞行预测天气情况。至于太阳能飞机何时能像商用客机一样搭乘许多旅客,现在还未可知。因此,即使在2012年实现环球飞行,要真正令太阳能飞机商用化,还是前路漫漫。
一旦飞机与预定航向偏离5度以上,马甲便会发出强力脉冲以唤醒沉睡中的飞行员。计划2012年由中国开始它的环球之旅。
尽管只有1个人,但这比无人机要难得多,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要么太阳能电池得到新的发展,使得动力得到增加。
这些电力不仅要维持飞机起飞,还要保证在夜晚的飞行,技术难度极高。每平方米的太阳能板经过损耗后提供的能量只有30W,仅能提供一个电灯泡的电力。
阳光动力首席执行官安德烈·博尔施博格透露,当前飞机使用的光伏面板,转换效率大约为20%,飞机必须飞到9000米的高空才能吸取足够的光热。太阳能飞机的飞行受天气影响很大。2012年进行环球旅行时,新飞机有望安排两个座位。专家表示,新能源究竟何时能够替代航空燃料,目前还没有确定的时间表。
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具备耐热性高的优点,飞行员可将白天飞行高度保持在8500到9000米之间,从而达到最佳的空气动力学效率和太阳能利用率。例如专用的智能马甲不仅具备防寒功能,而且与导航设备相连。
阳光动力飞机有200平方米太阳能板,也就相当于一颗挂着200个电灯泡的圣诞树,和一辆电动摩托车电力相当。重量仅相当于家用汽车这架太阳能飞机耗资1亿美元,合作伙伴来自7个国家,凝聚了最新科技成果。
到了晚上,飞行高度逐渐降至1500米左右,也可以减少耗电量,日出之后,飞机才重新回到高空进行充电。与目前大多数太阳能飞机都是无人机不同,阳光动力能够容纳1名飞行员。